在开父母会的间隙,我问过校长三人:“你们对中国父母的印象如何?”校长说,第一,她感觉中国的父母跟加拿大伙长不同的地方就是,他们总会把最好的给孩子,可能不是比较合适的,但是最好的。
第二,他们非常紧张孩子的学习,总期望学校留下大量的作业给孩子,总是把孩子的时间填满,他们总是感觉孩子太放松了,没任何事情做,仿佛是在费时。“我如此自己剖析,其实他们也是一种非常懒的做法,期望学校把孩子的时间填满了,父母就不需要管了。”
第三,中国的父母非常期望学校就像保姆一样,帮他们去照看好孩子,所以他们对于学校严格的寄宿纪律感觉是好的,其中有一个父母说好,越严越好,由于你要帮大家管好这类孩子。“这让我感觉有非常大的责任,这个大伙庭里面,我就是代替他们做父母,又做保姆,又做老师,又做监护人。”
当然招生办主任也说了,其实校长也赞同,说是的,有个父母就问她,我的孩子有哪些要改进的。“我非常不客气地说,期望他的孩子要掌握跟我打招呼的时候,双眼要看着我,甚至我开玩笑说,你的双眼那样漂亮,为何不看着我呢?”其实可能就是由于缺少自信,在中国文化上不同吧,他们一直感觉孩子有一点含蓄。
进步部主管也说了一句话,仿佛中国的父母对学校的进步不大去看重,只不过在乎目前学校可以给予孩子什么,当然是关于学业的东西,至于其他的兴趣喜好,他们感觉仿佛是不务正业。其实你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性的,特别是在以后,譬如大家想建这类学生中心,或者要把孩子送到肯尼亚学习建房屋等等,其实每一个东西都有大家我们的想法,但中国的父母可能更多关注孩子能否考上大学等等。这么说的话,我说比较功利一点或者比较短视一点,他说更不是如此的意思,反正可能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,所以需要的也不大一样,大家感觉这也需要一个过程,甚至一些教育过程。
其中谈到一点,由于西方的教育模式是需要开放式的,所以需要学生要有一个动手能力,而不止是动脑子的能力,团队的合作,而不是个人的埋头苦干,这点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出去,有时会比较僵化,跟不上步伐,有时跟不上就会有自卑。
他们三位也问到我:“你把孩子留到中国,其实你是最有发言权的,孩子在这边读完小学、中学,他们再回到加拿大读高中,你感觉孩子在中国里面读小学有哪些不同?”
第一我说每种教育体制都有它特别的地方,可能也都不完美,但都有存在的合理性。第二,你到了一个地方,就要适应当地的教育规范,由于这两种教育模式是不可以够移植的,我在中国陪孩子读小学,倘若问我有哪些收成,我感觉第一是练习孩子的纪律和服从,由于在中国,譬如做作业,你天天要交,这就是服从,,而且天天譬如在学校里面一小时要做作业,回来多少时间做作业,完成作业之后,大家还要签名,这就是纪律。
第三,我感觉也培养他们好的习惯,譬如在小学三年级,由于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阶梯,上了小学三年级有了如此初步的铺垫之后,他到小学四年级、高年级的时候,他就更容易,我就抓紧小学三年级的学习好习惯,自己独立做完作业,把一个闹钟放在前面,天天晚上他完成作业之后,自己采集东西,把明天要上课的东西整理好,另外一个好习惯就是他一有空就给他看书,带他去图书馆,带他去书店,他就爱上了图书,他就会随时拿起书来阅读,喜好阅读。
第四是在中国里面,我有空闲伴随他们,大概每一个星期我都会带他们去公园玩,甚至写作文的时候,去写一些景的时候,带他们去外面体验风景,去书店、去博物馆等等这类,我想这也是可以伴随他们的。最主如果他们打好了中文的基础,由于在中国,由于是以中文为主的,你把中文的基础打好了,其实在学习中文的过程当中,就培养了不少的一些习惯,一些学习习惯,一些学习练习,就是能力的练习、考虑的练习,所以这非常不错。当然最好的,在中国陪孩子读小学,我认识了一批好认识,也跟他们结识了,成为好朋友,所以这对孩子去到以后都了解,其实学校是一个建筑物,大家要读不止是读这个建筑物,而是读这个建筑物里面活生生的这类老师和同学。我的老大去了加拿大之后,她说最怀念的就是在中国认识的这类同学。